“迎故事”民俗在尋烏縣由來已久,具有濃厚的客家生活氣息,世代流傳?!坝适隆笔且环N溫潤客家兒女、充滿鄉愁的民俗精神,也是激發客家兒女團結、開拓、奮進,促進社會和諧和對中原文明的執著傳承,寄托了當地群眾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是把一個個歷史傳說、民間故事、人文景觀等制作成一臺臺生動的人物造型,沿街巡游的一項群眾集游活動。
發布日期:20-03-19
青壯年抬著各種造型在鄉村街道上巡展,每每引來人們前來觀看。
固定在木架上的孩童,扮演著故事中的人物造型。
被評定為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尋烏迎故事”,是把一個個歷史傳說、民間故事、人文景觀等制作成一臺臺生動的人物造型,沿街巡游的一項群眾集游活動。
“迎故事”是一種頗具表演造型、人物服飾講究復雜的民俗活動。相傳“迎故事”過程,是每年農歷九月二十八日,在族長的帶領下,施禮、祭拜、禱告頌文、授尺戴?。ㄓ∈菣嗔Φ南笳?,尺是公平的象征,量(良)心做人做事,公平公正),然后演奏傳統民樂,再到村口與“抬故事”隊伍匯合,這才是最精彩的“迎故事”巡游展演開始。
活動當天,由各村各戶挑選出來的6歲至8歲的男女孩童,扮演各種精美故事中的人物造型,將其固定在木架上,由青壯年以抬架的方式巡游。這些由祥龍、瑞獅、船燈、民樂、花棍、燈籠、鑼鼓隊、采茶舞等多種民間藝術混搭表演的上百人隊伍,浩浩蕩蕩過鬧市,沿村沿街巡游,向過往游客展示一個個優美動人的傳說。
每年農歷九月,尋烏縣的“迎故事”,已成為當地鄉愁記憶的一張名片。尋烏縣以南橋鎮為代表,長寧鎮、文峰鄉、吉潭鎮、留車鎮、水源鄉、澄江鎮的周田、王屋等地都有“迎故事”傳統習俗,這是一種溫潤客家兒女、充滿鄉愁的民俗精神,也是激發客家兒女團結、開拓、奮進,促進社會和諧和對中原文明的執著傳承,寄托了當地群眾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客家新聞網-贛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