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是客家飲食文化的結晶,如同客家語一樣古老,是中原漢人遷徙南方定居下來后,根據南方的氣候條件,將原來的風俗習慣與南方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相結合而創造出一種新的飲食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傳承與創新,已獨具特色、美名遠揚,成為中華飲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菜肴風味的形成跟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因此客家菜傳承了中原飲食文化,客家人南遷后新的食材和習慣具有融合各地精華的獨特風味。 客家飲食文化根在中原,保留著中原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是對中原飲食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源遠流長、風味獨特的客家菜,是客家文化中一個可感受、可體驗的重要載體??图也嗽趪鴥戎饕餍袕V東的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 防城港 ,臺灣的新竹、苗栗、桃園等地??图也朔植挤秶饕ㄚM江、 汀江、梅江、東江和北江流域的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客家大本營,還有遍布于湘滇陜黔浙瓊等省的散點客家居住地。
客家菜經過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了以茶、酒、菜肴等為系列的獨特飲食文化,并因地域的原因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據了解,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千里迢迢遷至嶺南山區后,仍然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語言與飲食習慣;而且客家人居住地區大都是遠離海洋,客家菜便以內陸型的油重味濃、多高熱量高蛋白菜肴為特點,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究香濃,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鍋菜見長,鄉土氣息濃郁。當然客家菜除了內陸型的“山系”外,還有沿江海型的“水系”和廣西四川等地的“散客菜”。山系的“客家菜”,主要分布在梅州等地,以梅州為代表,民間美食多,山養禽畜和山間野味為多,有“無雞不請”、“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之說。如牛肉丸、客家糯米酒、鴨松糕、丁子粄、筍粄、豆腐干等不勝枚舉;而水系指的主要是“東江菜”,以惠州為代表,品種更豐富,山上、平地、丘陵、海味、等美食都有。如“梅菜扣肉”、“鹽焗雞”、“東江釀豆腐”;更有琳瑯滿目的海鮮;清湯魚丸、清蒸肉蟹、清湯蟹球、新鮮蝦仁、桂花魚翅、海鮮扒豬肚、鮑魚、鮮蠔、鮮蝦等等;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海鮮飲食文化。大本營的客家菜就具體地域來分,又有梅州流派、東江流派(惠州、河源、深圳等東江客家地區)、北江流派(韶關、清遠為主的北江客家地區)、閩西流派(長汀、龍巖等福建客家地區)、贛南流派(贛州等江西客家地區) 。
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是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盆菜、豬肚雞、釀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鴨、三及第湯、腌面、艾粄、蘿卜粄、碗粄、白斬河田雞、兜湯、汀州泡豬腰、仙人凍、麒麟脫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餃等與潮州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粵菜或閩菜系中獨樹一幟 。
在客家飲食理念中,燉、煮能使食物保持原汁原味,而且不易上火。傳統的客家名菜如白斬雞、清蒸魚、釀豆腐、釀苦瓜、梅菜扣肉、蒸絞骨等都是燉、煮制作而成。而且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和野味為主,追求原汁原味,即“飯有飯香,肉有肉味”。
另外,客家人很講究吃飯的禮儀,這也是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筵席中繁文縟節尤多,無論是座位的安排,菜肴擺放的位置,還是席間挾菜敬酒都極講究規矩,處處體現明人倫、昭穆有序的倫理思想。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地區之間的封閉隔絕的狀態被打破,在相互交流糅合的同時,傳統的客家飲食文化如何在新時代既保留客家飲食的特色,又能更好地發展和擴大,成為了研究客家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供稿:謫仙人